學思

不知怎的,今天竟然有人說我文學水平很高。不會嘛,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根本沒有甚麼文學修養,從高中到大學從未修過任何關於中國文學的課,而且會考中文差點不及格。雖然在部落格有中文文章,但也是排解煩惱,錯別字極多(每次都被加為兄發現了很多),又有語法錯誤。

還想起我在成長的時代,雖然大家都知道香港將要「回歸」,可以移民的都走了,留下來的都等著解放軍來臨,但是大家還是有一種重英輕中的風氣。現在回歸十多年,這種風氣沒有減輕但卻變本加厲,但情況卻跟以前不同:以前是因為香港是英國殖民地,故此提倡重英輕中文化有其政治考慮;但回歸後的重英原因卻更在於全球化。君不見中國大陸的雙語學校很受歡迎麼?我的小姪女現在只會講國語跟英語,連客家話也不會講了。

我不但沒有學好中文,而且英文也只是普通。香港所謂的英語教育,也不過是在教室內的,教師的母語大都不是英語,他們本身的廣州口音已經很重;學生下課後,基本上就是講港式廣州話。現在有些朋友詩詞文學、孔孟墨法、三教九流樣樣精通,有時看到一些宋詞就想背兩句,但我就是痛恨我懂得實在太少:有點後悔沒有把中文學好。

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,英文當然十分重要,如果你有長期吃外國面包的經驗的話,再加上自身會講流利國語,在中國大陸工場求職上會更吃香。可是一個地方的國際化,英語能力不是唯一:如果你想人家覺得你這個城市有獨特之處,展現地方特色更重要。最近讀金耀基的《學思與生涯》,他講到中國文明的現代化,講到中國現代化之餘,是應該把中國傳統的優點保存下來,而不是像五四運動那種全盤西化,也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破舊立新完全摒棄自身的文明。在異地生活,每個留學生都會遇到程度不同的身份危機,開始嘗試認識自己從那裏來,該往那裏去,要把以往漠視的文化包伏背起來。

不過講這些其實不一定有啥用,因為將來何去何從,也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,尤其是這個我們要隨時在世界到處走的時代。

Log in to write a note